關閉選單
2023/11/21
常見問題

Q:建築物是不是一定要作防水工程?

ANS:有人以為現代的建築物均是鋼筋混凝土建造而成的,水泥本身即有防水效果,為什麼要再作防水?其實水泥製品若在相當好的製造條件下,是有一定的防水效果。但是實際在建築物上,因各種條件的不同,水泥的防水效果,並不被期待。因此,在一般建築物的興建過程中,對可能容易受潮的部位,如屋頂、外牆、浴廁、地下室等,均會以特殊的防水材料來加以施作,以防止長期使用後造成漏水之困擾。防水層一般均須直接施作於結構體上,然後才在其上作各種保護措施(如貼磁磚、甘泡沫水泥等),因此一般消費大眾均不曾直接看到防水層的存在。

 

Q:建築物稍許的滲水是不是應該的?

ANS:良好品質的建築物是不應該有滲水現象的,但是在台灣,由於長久以來防水問題不被重視的原因,造成很多錯誤的觀念。如風頭壁當然會滲水,頂樓多少也會有漏水現象,地下室更被理所當然的視為應該要有潮氣等,將漏水問題正當化的言論比比皆是,甚至有人嘲諷的解讀「樓仔厝」者為「漏仔厝」。
其實,從日本建築物5%以下的漏水比例(在日本只要稍許變色,即被認定為漏水),宗宜防水知道,漏水不但是不應該,且技術上並不是無法克服的難題。只要廣大消費者的消費意識覺醒,在起造之初,即作適當的保固要求,從設計開始即注意防水問題,則防水品質的改善是指日可待的。


Q:漏水對一般居家環境的影響?

ANS:漏水問題不僅會造成一般消費大眾在居家環境士感到困擾外,其實水也會對所居住的建築物進行腐蝕,時間久了,不但內裝遭破壞、室內電子、電器設備容易損壞,結構體也因水的侵入而使建築物的壽命縮短評多。
另外,在高濕度的環境中,一般細菌與霉菌亦較易孳生,當然對居住者身休健康亦造成無形的侵害。
這些無形的損失,其實只要在房屋起造之初,稍加注意即可解決。根據日本的統計,若在建造之初即作最好的防水工程,只需花費房價的1一2%即可,但若事後補救,則可能須花10倍以上的代價,若再加上上述無形的損害,則更是無法估計,實在得不償失。


Q:什麼樣的狀況才算是漏水?壁癌又是什麼?

ANS:一般消費者常常以為沒有水滴下來,並不算是漏水,其實,漏水的情況並不限於有水滴下來,或看得到水的反光才算是漏水,我們最常看到的壁癌(長白毛)等狀況,即是漏水現象的一種,另外有些非水泥系建材,並不曾產生壁癌,但會產生變黃或變色現象,這也是漏水現象的一種。
壁癌,是漏水現象的一種,同時也是水泥製品劣化過程的一種現象,學術上稱之為白華現象。因此,當壁癌產生時也是壁體風化的開始。而其解決的方法,最好是能從漏水源頭將防水作好。但是在實務上則常常因迎水面已不易施工,而須從內側施作者,這種情形的處理,有其方法,但其效果較為不好,最好還是建議從迎水面徹底處理。但也有些防水業者,只建議從室外貼磁磚面噴塗透明之撥水劑,以為處理方式。宗宜防水認為,此種方式均為臨時性或短暫性之效果,並非永久處理方法。
 

Q:防水與止漏(俗稱抓漏)有何不同?

ANS:防水與止漏(俗稱抓漏)工程是不同的,其最大的差別在於: 
‧防水工程:是全面性施作,是有防範未然性的。 
‧止漏工程:是局部性處理,是事後補救性質的。
然而,一般大眾卻時常混淆不清,將止(抓)漏工程當成防水工程,其實若將此兩者混為一談,則在實務操作時有它的很大差別。
例如,當您家的屋頂漏水,您請來的業者,您只要求他對漏水部位處理時,則這只是止(抓)漏,因為您既不是要求他作全面性或徹底性的處理,則他對您的保固責任僅可能針對局部部位,且保固之年限與內容均極有限。若您要求該業者作全面性之防水處理時,則您可以要求較長期之保固,且其範圍及保障方可較大且明確。
另外,即使止漏工程的施作,仍應由具有防水理論與基礎的業者來施作,才能懂得如何作較完整的處理,否則,會有抓這裡跑那裡之問題產生。


Q:防水工程應從何時開始?

ANS:一般以為防水工程是在房子結構修蓋好以後,才開始費心找防水業者即可。其實,防水工程應在房屋剛開始設計之階段,即要將防水的範圍與方式一併考慮進去,否則有些部位,當結構體已經建造完成以後,已無空間可以施作防水層,則將會造成無法補救的狀況。
因此,宗宜防水在此提醒消費者,當您於購買預售屋時,或房子還沒起造前,即應要求建商將防水作好,並同時要求防水工程須作長期使用之設計與使用耐久性較好的防水材料,否則一旦已興建完成,則常常已無法彌補,此時,即使您提出長期保固之要求,也將難以作到。
防水工程應由設計階段就開始才能達到長期使用的效果。
 

Q:防水施作不良與水電配管不良的漏水有何不同?

ANS:宗宜防水知道防水層是被覆於結構體上面的一層薄膜,它的功用主要是防止外來的水滲透過結構休,而侵入室內造成漏水。
然而,在現實的漏水案例中,卻有很多的漏水原因是因為水電配管的問題而引起的。尤其是一般大樓的給、排水管,為了美觀常常埋設在結構體內,因此,一旦水管發生間題,則漏水現象層出不窮。在先進的國家裡,為了防止這類的問題發生,幾乎均不將水電配管埋入結構體,而採用其他掩飾方式處理,但在我國仍停留在老舊方式裡,實有待全休消費者共同要求來加以改善。
 

Q:修漏是否適合D1Y自己動手作?

ANS:台灣有句俗話說「醫生怕治咳,土水怕抓漏」,這正說明止漏,有其專業性。宗宜防水知道止漏工程的困難,有時連專業的從業人員,都不一定能作好,更何況要一個連基本建築及防水概念都沒有的'人自己動手作。因此,我們認為除極少部份較簡易的地方可以DTY自己動手作外,其他幾乎均不宜,否則只徒增加資源的浪費。
至於,何種工程可以DIY自己動手作,亦應由專業人員作診斷,然後再告訴消費者問題所在,及如何自己去施作後,才宜由消費者自己動手處理。